推送文档

青海日报:打造具有青海特点的循环经济品牌 全省循环经济大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0-08-12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8月12日
强卫深刻阐明了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形势和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高原区域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要求;骆惠宁就确定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进行了全面部署

 

8月11日,全省循环经济大会在青海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和“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四个发展专题研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强化举措,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大发展,促进青海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分别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主持会议。在西宁的省委常委仁青加、穆东升、沈何、王建军、李鹏新、吉狄马加、齐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东地委书记王小青,副省长邓本太、骆玉林、何挺、张建民,省政协副主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罗朝阳出席会议。各州地市党委、政府、行政公署分管领导,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以及金融机构、大专院校、有关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强卫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准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青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主攻方向和重要途径。循环经济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高级形态,是一种高效集约的科学发展模式,追求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开辟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可极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率。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保护模式,提倡清洁生产,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再资源化,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从源头上直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从而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青海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生态地位又极其重要,可以说,抓住循环经济,就抓住了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牛鼻子,就抓住了实现“四个发展”特别是跨越发展与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青海有着难得的宝贵机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和全局行动,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制保障越来越有力。我省发展循环经济有着良好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在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不断改善、完善的同时,科技支撑不断加强,青海发展循环经济正逢其时,又时不我待,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方向,明确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以缓解资源约束和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从青海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地位出发,发挥优势,统筹规划;市场引导,重点突破;强化创新,彰显特色,建设高原区域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具有青海特点的循环经济品牌。

强卫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注重把握并突出以下三个方面重点:一是坚持区域规模整体开发、多产业联动。通过资源、产品的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和产业融合,着力构筑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通过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着力打造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资源深度加工循环利用和副产物资源循环利用三种类型的产业链,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的区域型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坚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集群化发展。要按照资源循环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搞好各园区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合理构建各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园区生态产业网络。特别是要明确各产业园区定位,突出重点,以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三是坚持多领域推动、全方位发展。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谋划建设项目,优化产业和生产力布局,积极有序地推进循环经济从能矿资源开发向水资源、生物资源、可再生资源开发拓展,从工业领域向农业、建筑业、服务业领域拓展,从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回收环节拓展,从城市向农村牧区拓展。

强卫最后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撑,加强科技支撑,优化要素配置,实现全社会推动,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大合力,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开创循环经济发展新局面。

骆惠宁就确定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奋力打造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品牌,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了全面部署。骆惠宁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新阶段做出的战略部署。对于青海这样一个资源富集、生态脆弱的地区而言,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跨越发展与科学发展的统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骆惠宁说,要明确奋斗目标,坚持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大力推进资源集约开发、产业集群发展、园区集中建设,加速培育循环产业链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到2015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省循环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循环经济工业增加值达到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较大提升,努力把柴达木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把青海打造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要坚持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在促进循环经济大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跨越发展与科学发展的统一;坚持把城乡统筹作为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把生态环保作为重要契点,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双赢;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勇于在体制机制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果真正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骆惠宁指出,现阶段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要把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上的项目部署好、建设好,着力壮大循环经济的规模。要积极构建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产业链、资源深度加工循环利用产业链、副产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产业链;培育以盐湖资源开发为龙头的盐湖化工循环产业体系,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为支撑的金属生产和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以油气和盐湖资源融合发展为主导的油气化工循环产业体系,以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为配套的煤炭、铁矿综合利用产业体系,以高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特色生物产业体系,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体系,以现代生态农牧业模式为方向的循环农业体系,以现代物流和生态旅游为突破口的循环服务业体系。

骆惠宁强调,要紧紧抓住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大力推进资源化、再利用、减量化和无害化,不断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骆惠宁说,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科研服务平台,加快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快成果转化,形成有效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进步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必须调动各级政府、有关单位和园区企业三方的力量,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配套体系,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提高交通保障水平,提高能源保障水平,提高资源持续保障水平;必须强化政策措施,完善产业准入、资源配置和投融资政策,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实行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实施更加优惠的土地政策,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改革领导体制,改进运行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推动全方位发展,加强宣传引导,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骆惠宁最后强调,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既是重大机遇,更是重大考验;既是响当当的品牌,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战略定位,充分利用支持政策,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以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谱写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绚丽篇章。(作者:星子 左西玲)


附件: